公告版位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0-21

攝護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5歲以上年齡,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均呈現逐年增加的情形,民國九十五年起已躍升至國人男性癌症十大發生率的第五位,死亡率的排行於男性則為第七位,是一個值得所有男人重視的健康問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陳至正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為老年男性的特有疾病,在醫界有著「最友善的癌症」的說法,主要原因是攝護腺癌相較於其它癌症,是一種生長較緩慢的腫瘤,低惡性度癌發展到末期大約都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若能及時發現治療,攝護腺癌有治癒的機會。目前早期治療的方式以手術為主,但手術除須要承擔麻醉風險外,過程可能會出現出血、外括約肌傷害或神經損傷,術後傷口的照護也是另一大課題。此外,最令病患憂心的是神經損傷導致性功能障礙與尿失禁的問題,所幸醫學科技不斷進步,發展出其他更安全的治療方式,包括放射線治療、腹腔鏡及機器人手臂手術、冷凍治療、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等,其中早期攝護腺癌又以海福刀微創標靶系統,為近一兩年快速發展的治療方式。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2011-10-20 記者曾鈺庭/台北報導

記得20多年前有部科幻電影「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科學家發明了一部機器,無意中把孩子縮小,因而引發一連串趣事。如今,這樣的科幻情節,將內視鏡置放在一顆小小的膠囊裡,吞進肚裡8小時後,使得以往找不出原因的腹痛、解黑血(便),在影片的紀錄下,讓小腸疾病不再難以確診。

國泰綜合醫院腸胃科醫師洪志聖指出,在人體消化道中,長達6公尺的小腸是以彎曲的方式縮在腹部中段,也因為彎曲,加上沒有任何一項檢查有這麼長的管子,使得這個器官一直是難以用從嘴裡進入的胃鏡、或從肛門進行的大腸鏡等內視鏡完全探視清楚,是消化道中最難診斷疾病的部位,做過胃鏡、大腸鏡甚至是小腸鏡的人,除非是自費做無痛式檢查,否則那痛苦的過程,相信很難忘懷。但近年來拜膠囊內視鏡之賜,就像平時吞藥一樣,只是在肚皮上貼了8片貼片,經由超高頻(UHF)方式由肚皮傳到體外的接受硬碟,8小時後,電磁續航的用完時,影片也紀錄完成,病患不用承受檢查過程中腹部疼痛或噁心、想吐的不適。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0-20      

 根據衛生署統計,肺癌已經成為國人健康第一殺手,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其中有超過五成是肺腺癌。根據萬芳醫院腫瘤科醫師梁永昌的文章中提到,肺腺癌的可怕在於早期毫無徵兆。加上因腫瘤長得慢,但會往別處擴散,因此被形容為「無聲殺手」。台南麻豆新樓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陸希平建議,如果民眾超過45歲,應該每23年就做一次低劑量的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

陸希平醫師表示,有一位李姓婦人15年前發現胸部X光有陰影,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有1.5公分、雲絮般模糊病變,結果李姓婦人接受陸希平醫師建議,提早驗出肺腺癌並治療。陸希平說,肺癌若在第1期發現,活過5年的機會約50%,第2期約30%,第3期只有15%,第4期幾乎不可能長期存活,但是200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證實,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有效診斷肺癌,不過國內目前仍屬自費檢查,每次約5千元。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11019

 

美國研究今天指出,美國婦女連續10年接受年度乳房攝影後,大部分會收到至少1次的假陽性檢驗結果,且有7%9%女性曾被要求做切片檢查。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11019

 

國人對於肺癌存在一些迷思。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曹永昌在一場講座中表示,包括認為肺癌大多沒有症狀;其實雖然初期肺癌幾無症狀,但透過詳細的理學檢查,仍有助發現肺內更小的病灶。誤以為抽菸才會得肺癌;其實二手菸、長期在環境中接觸化學物質都可能誘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11019

 

一項國際研究指出,男性診斷出乳癌的機率不及女性一%,然一經診斷,通常病情比較接近末期,因此死亡可能性也較大。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11019

台灣九成以上的口腔癌都是因為檳榔、菸、酒等不良嗜好所致,但嗜吃辛辣食物也有可能罹患口腔癌;一名46歲男性患者,並無檳榔等不良嗜好,也沒有家族病史,但平時偏好辛辣食物,在短短兩週內,上皮從輕度變異到重度變異再到罹癌。

台南新樓醫院牙科醫師楊榮武表示,這名患者年初感覺右舌側出現白斑狀黏膜增厚,9月份求診切片後證實為良性的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兩週後接受雷射切除手術,報告發現已轉為重度變異 、罹患惡性鱗狀上皮細胞癌。經施行廣泛性切除手術、右側頸部淋巴廓清術治療後,患者目前恢復良好。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11015

不論是生老病死,你我都得接觸醫生,《蘋果》每逢周六、日推出名醫專欄,由各大醫院推薦各個領域的名醫,讓讀者一窺他們白袍下的寫實人生。 【陳麗婷╱台北報導】不少人面對癌症病患,常不知如何解釋病情,但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宋詠娟善用耐心、樂觀的特質,感染每一位癌症病患。當病患問「我還有多少時間?」宋詠娟從不回答患者還有多少存活期,而是以微笑回答「活著就有希望」,支持患者樂觀面對疾病。

體弱發憤讀醫科 宋詠娟年幼時體弱多病,小學時甚至一個學期有半個學期請病假的紀錄,常接觸醫生,看著醫生拿壓舌板檢查喉嚨,她心想,這個工作好像很簡單,因此發憤念書,但上了醫學系,她才知道,漫長的研究與學習才要開始。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11015

有些人壓力一大,就會狂嗑炸雞排等炸烤食物來犒賞自己,但小心罹患乳癌風險可能增加!中山醫學大學團隊研究發現,高度壓力及炸烤類食物都是乳癌危險因子,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又經常攝取炸烤食物者,其罹患乳癌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

國內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且已成為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為找出乳癌的危險因子,中山醫學大學團隊收取一四八名乳癌患者,對照一四八名非癌症者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並於今天在公共衛生年會中發表成果。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20111014

 

為讓乳癌患者切除腫瘤後,不再留下身心雙重傷痕,彰化基督教醫院推出「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不同於傳統的乳癌切除手術會在乳房留下一道長達10公分的大傷口,而是在切除時同時做義乳重建,這項新技術除了將癌細胞徹底切除外,也讓患者對自己的胸部更滿意。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