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0/05 04:09   自由時報

文/林炫聿、陳美智

    曾主演過電影「第六感生死戀」的好萊塢男星派屈克史威茲日前因胰臟癌去世,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也傳出罹患胰臟癌的消息,一般人要如何早期發現胰臟癌及治療呢?

    胰臟是一個細長且扁平的腺體,位於腹部的後腹膜腔,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兼外分泌器官,發生病變時,多半沒有症狀,可能要等到癌症漸漸擴大時,才可能陸續出現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及下痢等症狀。

    發生胰臟癌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臨床發現,若發生在胰頭部,75%會出現黃疸,即有鞏膜及皮膚變黃、尿液呈茶色、糞便顏色變淡,同時產生皮膚發癢、發燒、畏寒現象。

    若產生上腹痛及背痛則是因為癌細胞已侵犯至上腹部的神經叢,故病人產生持續的上腹痛,並且呈現身體向前傾、彎著腰才能紓解的表現。

    至於發生腹部脹滿感,或產生嘔吐感及食慾減退,則是由於主胰管受到阻塞,胰液無法流到十二指腸,讓無法處理的脂肪由糞便排出而形成脂肪便,造成慢性下痢及體重減輕。

    因為胰臟癌不易早期診斷且進展快速,多半發現時已是晚期,故預後非常差(5年的存活率低於5%)。

若有下列情形者,應特別留意:

長期下痢及脂肪便者。

體重減輕。

找不到原因的上腹痛及背痛者。

發生阻塞性黃疸。

沒有糖尿病家族史,而在50歲以後才發生糖尿病者。

找不到致病原因的老人胰臟發炎等。

胰臟癌的診斷:

    若懷疑為胰臟癌時,腹部超音波是第一線工具,但受到體型、腸氣、疤痕、脂肪等限制,有時會漏失而未能診斷出來。故可能需再搭一些非侵入式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攝影(CT)、正子放射斷層攝影(PET)、核磁共振(MRI)等,以提供清楚的影像來協助判斷。

    一些侵入性檢查,如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臟攝影(ERCP),則可清楚看出膽道是否阻塞,以放置引流管或支架來治療阻塞性黃疸;內視鏡超音波(EUS),可在必要時,用細針穿刺術採集檢體,供組織學確認。

    至於血清腫瘤標記包括CEA及CA19-9的檢查特異性不高,並不適合用來篩檢,故臨床上,多作為胰臟癌病患的追蹤。

胰臟癌的治療:

    胰臟癌的病人如果經醫師判斷還能手術時,應以手術治療為優先,因為這是存活的最佳機會。至於是否可切除,則需考量以下情形:

沒有胰臟以外的器官被侵襲或轉移。

沒有上腸繫膜靜脈及門脈交會血管內阻塞。

沒有腫瘤侵犯上腸繫膜靜脈或腸腔動脈。

沒遠端轉移等因素。

    手術方式會因胰臟癌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對於只有局部擴散、未遠端轉移,但無法進行完全切除的病人,併用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是現行的標準治療。

    若病人的癌症已經擴散,無法切除時,只好作姑息性手術,也就是將阻塞的膽管與腸道作繞道逆流,以減退黃疸,改善生活品質;至於已經有遠端轉移的病人,則進行化學治療,以減輕疼痛及症狀。

(作者分別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腫瘤中心個案管理師)

引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5/78/1sc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