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健康醫藥2009/05/14

【撰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癌科 莊其穆 醫師】

子宮內膜癌是婦女生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07年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僅次於子宮頸癌,而且超過卵巢癌,居第二名,每年約有900例新診斷病例;而在美國子宮內膜癌則是高居生殖道惡性腫瘤第一名,每年有40,000例新診斷病例,其中有7,400位會因此病死亡。

子宮內膜癌目前的公認危險因子為癌症期別 (stage),腫瘤分化等級 (histologic grade),肌肉層侵犯深度 (depth of myometrial invasion),以及淋巴腺轉移 (lymph node metastasis)。但是目前有研究顯示腫瘤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也扮演子宮內膜癌預後重要角色,血管新生越明顯者,則病患的預後越差。雖然子宮內膜癌有75%的病患是屬於第一期或是第二期,但是如果是第三期或是第四期的病患即使接受手術和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之後,復發機率仍高,五年存活率僅有 30% (第三期) 10% (第四期)

腫瘤血管新生對於癌細胞的持續生長和轉移扮演極重要角色。目前已被發現的最重要促進血管新生因子是 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VEGF已經在數個腫瘤被發現會增強腫瘤生長以及轉移,這些腫瘤包括了大腸直腸癌,頭頸部惡性腫瘤,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由正常的子宮內膜演變到真正的內膜癌須經過子宮內膜增生階段,有研究指出由正常子宮內膜到內膜增生以及到最終的內膜癌,其中血管新生的強度越來越明顯。

綜合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血管新生在子宮內膜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治療子宮內膜癌,試圖阻斷血管新生來對抗腫瘤就成為目前積極研究的方向。由於目前對於復發性的子宮內膜癌治療以使用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為主,但是治療效果都極為有限,而且副作用也很明顯。因此開發新的治療方法變成為醫界研究的方向。目前在子宮內膜癌病患上研究的新治療模式以抗血管新生治療(Bavacizumab)為最先進的研究。在針對子宮內膜癌復發的病患研究發現當病患已有遠處器官轉移 (包括腹腔、肺、肝、骨頭,後腹腔淋巴腺),發現使用Bavacizumab可以有效減緩癌細胞進行,有20%的病患呈現部分性反應 (partial response),有30%的病患呈現疾病穩定狀態 (stable disease);而且大部分的病患對於Bavacizumab的藥物耐受度都很好,僅有20%的病患有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20%的病患有血小板不足的現象,15%的病患有血壓升高的現象,沒有病患有掉頭髮的副作用。而且在此篇研究有一個較重要的發現:一子宮惡性肉瘤的病患在復發之後接受傳統化學治療無效果後,改使用avastin治療後,可以有7個月的時間無腫瘤進展 (progression-free),病患呈現穩定的狀態;由於子宮惡性肉瘤復發的機會極高,因此對於傳統化學治療無效的病患可以在未來考慮使用Bavacizumab

復發性子宮內膜癌是個棘手的疾病,除非復發的位置僅在陰道斷端,可以有機會使用手術或是放射治療的方式治療,否則如果有遠處轉移幾乎都意味著病患遲早將死亡,由於傳統的化學治療或是荷爾蒙治療仍有其極限,而且副作用也較大,因此抗血管新生藥物可以有機會在未來成為復發性子宮內膜癌治療的新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