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8/20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吞嚥困難、食道阻塞」和「吞口水有異物感」病因大不同。署立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聰明解釋,「吞嚥困難、食道阻塞」可能是食道、下咽部長腫瘤或中風引起,而「吞口水有異物感」多半是慢性咽喉炎引起。兩種症狀常引起病患混淆。
患者若突然出現聲音沙啞、喝水常嗆到,或摸到脖子處有腫塊,也要懷疑可能是食道、下咽部長腫瘤,最好盡快就醫檢查。
陳聰明醫師表示,下咽部腫瘤、食道癌患者初期症狀不是很明顯,部分患者會感覺吞嚥疼痛,等出現「吞嚥困難、食道阻塞」症狀時,往往已經是第二、第三期,患者吞嚥食物時,食物容易卡住。
下咽部腫瘤需要靠反射鏡、內視鏡檢查,一般都是耳鼻喉科負責。食道癌診斷則要仰賴食道攝影、胃鏡等,胃鏡檢查則由腸胃科醫師處理。另外,中風患者由於神經受損,肌肉無法協調,也會影響吞嚥動作。這部分就是神經內科範疇。
慢性咽喉炎患者吃東西、喝水大多沒有阻礙,但喝水、吞口水時喉嚨會有異物感。鼻竇炎鼻涕倒流、胃酸逆流,或急性感冒後黏膜受損,都可能導致慢性咽喉炎。舉例來說,急性感冒雖然復原,但由於咽喉黏膜細胞脫落,使得神經暴露在外,神經會變得特別敏感,當患者吞口水或喝水時,就會產生異物感。慢性咽喉炎必須先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醫師另提醒,平常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是食道癌、下咽部腫瘤高危險群,最好每3到6個月接受定期檢查。
吳定國表示,這 2種療法可大幅提高腫瘤內化療藥的濃度,增加療效,並減低全身性化療毒性,維護患者的生活品質。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