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日期: 2010/12/24  記者黃俊欽/調查報導

癌症的成因很複雜,甚至仍是個謎,衛生署似乎也束手無策,只能依性別及縣市別統計癌症死亡數據,無法就罹癌因素進行精確統計。

衛生署統計室及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提供各類癌症訊息,包括統計資料及防癌宣導。雖然已知引發癌症的成因可以列舉並解釋,但病患實際罹患癌症的成因仍然無法從科學上得到精確答案,醫界及學術界也沒有準確的方法判斷致癌因素,因此衛生署只能以地區或性別因素統計國人罹癌數據,或是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

眾所周知,遺傳因素較非遺傳因素罹癌機率較高,但並非絕對,即使有癌病家族史的人也不見得就會罹患癌症。即使曝露在放射線危險環境中,並非所有受到輻射感染的人均會造成細胞突變,學術界及醫界對此現象的解釋眾說紛紜。

衛生署及治癌醫師認為這需要學界進一步研究,而學界及醫學工程人員目前也只能以「統計」數據加以分析,並從事相關實驗,所以目前民眾得知的罹癌資訊大都仍停留在「假設」與「推論」階段,並非絕對的答案。

例如一般人皆知吸菸容易致癌,但並非所有抽菸者「必然」罹癌;也知道遺傳因素或DNA缺陷容易得癌症,但並非所有基因缺陷者均會致癌。

甚至從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生還者中,也有相當比率的當地居民未產生「確定效應」或「機率效應」,科學界仍難以解釋其中原因,只能先「假設」未受到輻射傷害的那群人為「基因完善者」。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可能是「八字太重」、百毒不侵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