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 2011/07/29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上泌尿道癌是指由腎盂、輸尿管上皮發生的癌症,組織型態以移形上皮細胞癌最常見,成大醫院泌尿部醫師歐建慧指出,血液透析患者合併雙側上泌尿道癌的機率約1%,手術治療採改良創新之雙側後腹腔鏡腎臟、輸尿管切除手術,可大幅減少手術傷口及恢復時間,是患者不錯的選擇。
歐建慧醫師說,「上泌尿道癌」形成的危險因子,為職業上可能會暴露在含有苯銨如汽車修護、油漆工、皮革工廠、金屬機械工、齒模技師、乾洗店、美容師、鉛管工有較高危險性。抽菸約增加2倍危險性,長期過度服用止痛藥,有上泌尿道癌家族史者、台灣烏腳病流行地區患者、尿毒症患者亦有報告會增加其危險性。
在台灣上泌尿道癌發生率,女多於男約2.1比1,患者平均年齡約68.4歲,無痛性的血尿是最常見得症狀(86.6%)。上泌尿道癌的檢查有賴於尿液細胞學檢查、靜脈注射腎盂輸尿管攝影術、膀胱鏡檢查及逆行性腎盂輸尿管攝影術、電腦斷層攝影術及腎盂輸尿管鏡檢查。上泌尿道癌症的標準治療是將患側腎、輸尿管切除,以避免腫瘤再復發。
在台灣血液透析患者發生泌尿道癌症約1%,尤其是上泌尿道癌(台南有最高密度的洗腎病患)。藥物濫用特別是止痛藥和中草藥是最常被提出的可能原因,其中同時發現雙側上泌尿道癌症的比率高達12至16%(成大醫院20年來約有170多位雙側上泌尿道癌症患者),對於已經腎衰竭接受血液透析病人併發雙側上泌尿腫瘤,雙側腎、輸尿管一併切除是一個合理治療選擇。
但是傳統雙側腎、輸尿管一併切除須要較大傷口且須經由腹腔進行,一般做法是在腹部開一個20至25公分手術傷口切除雙側腎臟及輸尿管,病人術中及術後併發症較多;成大泌尿部所改良創新之雙側後腹腔鏡腎臟、輸尿管切除手術,以病人平躺於手術台,7公分切口位於中線下腹部,再加腹部4個1公分之小洞,即可完成雙側後腹腔鏡腎臟及輸尿管切除手術的手術,除了手術時間縮短外,更減少病人術後疼痛(傷口縮為三分之一),整個手術為後腹腔進行,術後胃腸蠕動恢復快且不會受到病人之前腹腔手術腸黏連影響。
歐建慧醫師表示,雙側腎臟、輸尿管等摘除後,病患因「無尿」而仍需透過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來清除體內廢物。成醫院有實際案例,一名58歲的李姓婦人是個「無腎人」,11年前,她因癌症陸續切除兩顆腎臟,靠著血液透析及每天快走20公里,存活至今已有11年,李女樂觀不向命運低頭,用毅力打破醫師看法。
歐醫師指出,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間,成大泌尿部共實行17例雙側後腹腔鏡腎臟輸尿管切除手術,治療血液透析患者同時合併雙側上泌尿道癌,傷口小因此術後患者疼痛較輕,嗎啡類止痛劑使用較少,病人術後恢復快,可早日出院早日回復正常生活。
這些患者平均年齡60歲(35至75歲),平均手術時間為215分鐘,平均出血量216毫升,進食平均時間2.5天,平均下床走路時間4.3天,平均住院天數8.3天,平均追蹤時間29.8個月,比傳統手術醫療成效相是不錯的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