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09/21 02:44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更年期婦女是否需要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來改善不適症狀,一直存在爭議。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婦女補充荷爾蒙不僅可能增加罹患乳癌、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如果罹患肺癌,死亡機率上升近一倍;這種不利影響在罹患女性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者身上最明顯。
更新日期:2009/09/21 02:44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更年期婦女是否需要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來改善不適症狀,一直存在爭議。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婦女補充荷爾蒙不僅可能增加罹患乳癌、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如果罹患肺癌,死亡機率上升近一倍;這種不利影響在罹患女性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者身上最明顯。
胃癌患者的飲食原則是採用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質含量多、脂肪較豐富的食物應適量增加攝取,但應避免油煎、油炸的烹調方式。料理食物時盡量煮的較軟爛,並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因為不易消化的粗糙食物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
胃癌飲食原則
更新日期:2009/09/17 10:11 記者季從茂/新竹報導 今日新聞
衛生署新竹醫院麻醉科 馮仕端 醫師表示,近來一些名人罹患大腸癌,各大醫院也順勢呼籲民眾要定期做大腸鏡檢,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儘管民眾知道定期篩檢的重要性,但是想到大腸鏡檢查時,肛門要插入一根粗粗的管子,肚子內因空氣而產生的脹痛就會心生恐懼而打退堂鼓,不僅喪失早期發現之機會,也有可能延誤治療的時間。因此降低檢查時的痛苦,才有可能提高篩檢率,無痛大腸鏡也就因應而生。
馮仕端醫師指出,無痛大腸鏡的麻醉是由專業的麻醉科專科醫師施作,正確的名字叫「監視性麻醉照護」,是一種靜脈注射式的全身麻醉,是利用麻醉藥物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可控制下的暫時喪失意識,同時也會造成暫時性的感覺反射和運動喪失,使個體處於暫時性的全身痛覺、知覺喪失,這與一般外科或內科醫師注射的鎮靜劑效果是不同的。整個無痛大腸鏡的過程就是經由靜脈給予適量的麻醉藥物,受檢者在3分鐘內就會失去知覺,而後由腸胃科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執行大腸內視鏡檢查,由於受檢者是睡著的狀況沒有知覺,當然也就沒有痛覺,而達到無痛的效果。
資料來源: 台灣藥品臨床試驗資訊網 ( http://www.cde.org.tw/ct_taiwan/index.html )
試驗目的
美國華陽生命科學公司於2009/6/2宣佈將投資設立亞洲華陽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將生產,研發,與事業發展重心移轉到台灣。華陽生命科學目前在美國與台灣已取得衛生署開發中新藥(IND),預計5年後將提出新藥上市申請,成為全球首項跨入西方醫藥領域的植物複方新藥。
華陽生命科學由華裔科學家 孫士銧 博士所創立,一直致力於植物及中草藥新藥的開發,依據1999年及2002年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utrition and Cancer》的臨床研究報告指出,可增加肺癌末期患者生存期達33.5個月,為當時標準療法的3- 4倍,也因此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重視與推薦,並創下藥物發展史上多項全新的記錄,為全球首項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許可之植物新藥;同時也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對新藥開發公司同時贊助臨床試驗及作用機制研究兩項研究計畫共300萬美金的研究補助的首例。
華陽生命科學執行 長孫達士 博士表示:「自2006年 孫士銧 博士因心臟病突發過世後,華陽複方第三期臨床試驗一度面臨中斷的危機,幸而華陽生命管理及研發團隊及時接下臨床試驗延續之重擔,而在2008年起,為完 成孫 博士將臨床試驗擴展到台灣之遺志,華陽生命便積極展開台灣衛生署「開發中新藥」申請,未來則將繼續擴展臨床試驗至中國大陸、東南亞、澳洲及歐洲等地,期望藉由多國多中心的研究,加速試驗進行,讓這項來自於華人數千年智慧結晶的植物複方新藥能夠儘快上市,造福更多的病患,並期望能夠成為後續中草藥或植物蘗開發的典範。」
植物複方治肺腺癌 進入第三期人體實驗
2009-06-03 中國時報 戎華儀/台北報導
專門以植物配方研發治療肺腺癌新藥的華陽生物科技公司,昨天宣布在台成立亞洲營運中心,並招收進入第三期人體實驗所需的一二○至一五○名肺腺癌患者,預估四至五年後若順利通過臨床人體試驗,將申請上市。
路漫漫 其修遠兮
「華陽複方」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計畫預定在全球收錄600名非小細胞肺癌晚期病患,而所需要的時間超過5年,對於世界級的藥廠而言,尚且是一項不易達成的任務,何況是對於一間僅有10數人的小型生技公司,且由於「華陽複方」是首項依「植物萃取新藥臨床試驗法規」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植物複方新藥,在毫無前例可依循的狀況下,也意味「華陽複方」必須承擔較一般普通西藥新藥開發更多更高的要求、變數及資金。據保守估計,華陽複方第三期臨床試驗需要超過3000萬美元的資金,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補助的300萬美金,相對於整個臨床試驗,僅能提供臨床試驗在西奈山醫學中心開始收錄病患之所需。至2005年「華陽複方」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三期臨床試驗正式在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展開之後,NIH的補助幾乎已消耗殆盡,後續試驗所需資金的籌措問題成為「華陽複方」成功開發最重要的關鍵。
從2002年華陽複方臨床試驗計畫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審核至2006年的4年期間,礙於試驗經費之不足,使得「華陽複方」臨床試驗執行的速度一直無法加快,而斷斷續續的進行,眼見試驗可能隨時中斷,年逾花甲的孫博士為了籌措「華陽複方」後續臨床試驗費用,不斷地奔走於美國、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地,期望能找到具共同理想的投資者加入團隊,使「華陽複方」臨床試驗能順利進行,並儘快完成,以拯救更多的癌症病患,孫博士經常從清晨的四、五點工作至次日淩晨的一、二點,巨大的工作壓力,超負荷的工作量,以及對自己身體狀況的疏忽,2006年6月,年屆66歲的孫博士因心臟病突發,帶著滿腔的希望和遺憾離開了人世。
嚴苛品質控制 確保療效
身為在西方醫學的規範之下,全球首項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植物複方新藥,「華陽複方」背負著先驅者的責任,必須為未來中草藥或植物藥進入西方醫學領域建立全新的模式與範例,亦代表著「華陽複方」在新藥開發過程中,要承擔比一般新藥臨床試驗開發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孫博士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建立「華陽複方」原料、生產流程及成品的品質系統(Quality System)。
植物藥不易國際化、標準化的最大難題在於品質控管,植物藥的原材料都是天然植物,受氣候、土壤變化的影響非常大,即使同時栽培,亦難以找出完全一樣的兩株植物,其效用更是難以保證相同,「華陽複方」包含19種天然植物成份,對於藥物品管人員而言,要確保產品品質完全相同,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前,孫博士為確保其成份及療效的穩定,建立了一套幾近嚴苛的品質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