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09-20
約有八成的肝癌病人是B肝帶原者或C肝感染者,想「肝願幸福」的民眾一定要定期做肝病篩檢。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將於24日上午擴大舉辦免費肝病篩檢公益活動,呼籲全民愛肝保肝,狙殺肝癌於早早期,脫離癌魔無情的威脅。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09-20
約有八成的肝癌病人是B肝帶原者或C肝感染者,想「肝願幸福」的民眾一定要定期做肝病篩檢。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將於24日上午擴大舉辦免費肝病篩檢公益活動,呼籲全民愛肝保肝,狙殺肝癌於早早期,脫離癌魔無情的威脅。
資料來源:24Drs.com 2011-09-20
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女性竄升速度更快,國內因碘131放射治療的隔離病房嚴重不足,北從桃園到雲林7縣市僅有2間病房,患者往往需等3至6個月才能排到病房,可能影響病情,彰濱秀傳醫院斥資千萬打造3間隔離病房,希望造福更多患者。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 2011/09/19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台灣乳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即為乳癌。民國99年的統計資料,更顯示台灣地區女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中佔了14.8人,也就是有1706位女性死於乳房惡性腫瘤。
成大斗六分院於明〈二十〉日上午八時舉行「乳癌防治與病友分享研討會」,由乳 房外科 醫師兼整形外科主 任郭耀隆 醫師教導民眾乳癌篩檢,說明治療乳癌的最新趨勢;再搭配放射科鄭莉莉主任教民眾檢視自我影像報告;現場更有病友現身說法,分享對抗病魔的點滴;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請洽533-2121轉5010或6515報名。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日期: 2011/09/19 【張勵德╱宜蘭報導】
今年11歲的翔翔,1歲時就被診斷出罹患腎臟癌,隨著癌細胞不斷轉移,10年來翔翔不斷進出醫院開刀、化療,但翔翔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去迪士尼樂園看他最心愛的卡通人物。今年3月在喜願協會幫助下,翔翔跟爸媽到日本迪士尼玩,讓他暫時忘記治療的痛苦,也更有勇氣。
翔翔在1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腎臟癌,切除一顆腎臟後,原以為病情獲得控制,5歲時又檢查出癌細胞移轉到腦部及頸椎,光是過去1年就開刀3次,還得不斷接受化療。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09-19
淋巴癌近十年罹患人數成長21%,依據國民健康局97年度癌症登記報告,該年新增淋巴瘤病人數為2,088人。而淋巴癌是人類腫瘤中組織分類最複雜的一種,病友在確診後就必須立即面對艱深難懂的醫療資訊、治療選擇等抗癌準備,若資訊不足、支援與資源缺乏,都有可能讓癌友拒絕治療,或影響治療成效;繆先生,在2年前因為例行性的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第4期淋巴癌,回想當初,也許太會忍,所以才會忽視自己「癢」及「喉嚨有痰」的症狀而不自知;開始時也歷經過驚訝與惶恐,但是想到自己的家人,他除了聽從醫師的醫囑外,精通電腦的他,主動上網搜尋淋巴癌的相關資料,也因此開始加入了淋巴癌病友會,還在治療的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積極治療,鼓勵更多病友,淋巴癌即使是第4期,也不一定是末期,只要全程治療,就有機會邁向康復!
淋巴癌,是身體淋巴系統產生免疫失調的一種癌症,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以台灣而言,約九成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它和所有癌症一樣,年齡層分布廣,並好發於成年期,但與其他癌症不同的是,淋巴癌完全治癒的機率很高,一般來說,只要接受正規治療,五年的存活率可達七成,但因有些淋巴癌也容易復發,所以病友的醫療選擇與心理照護更是不容忽視。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09-18
近幾年,惡性淋巴瘤在全球的罹患率逐漸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9月15號訂定為「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呼籲全球人注意淋巴瘤的嚴重性。而光田綜合醫院腫瘤科醫師柯萬盛提醒年輕人,不時把頭髮染成各種顏色,又常常熬夜、愛吃加工食品等,可能由於長期暴露在化學物質之下,增加罹患惡性淋巴瘤的風險。
惡性淋巴瘤近年來的發生增高,光是影劇界如曾大陸演出「情深深雨濛濛」的大陸女演員李鈺、美國熱門影集「浴血戰士」男主角Andy Whitfield等不少演藝界的明星因此殞落。而柯萬盛醫師指出,長期接觸化學劑就是引發腫瘤的誘因之一,尤其現今年輕人時常染髮,最近又出現類似洗髮精的染髮劑,不得不提醒民眾若仍要染髮,最好2次間隔時間3個月以上。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11-09-17 (記者陳舜協台北17日電)
一名住在彰化的55歲務農男子,平日身體強壯,因身體發癢,自行購買成藥止癢,之後暴瘦才就醫,但距身體發癢已1、2個月,之後確診罹第4期淋巴癌,化療不到半年即已過世。
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黃聖懿今天表示,這名罹淋巴癌的壯年農夫,對全身發癢不以為意,購買含類固醇成分成藥止癢,初期見效,但之後在兩星期內暴瘦4公斤,全身又發癢,且出現糜爛性紅疹,在地區醫院建議下到台大醫院就診,但已經太晚。
資料來源:欣傳媒 2011-09-17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雖然現代人談癌色變,但是最讓癌症患者害怕的,莫過於聽醫師說「轉移了」,陽明大學癌症轉移研究團隊找到了癌細胞轉移前的兩個蛋白,不僅能提早偵測癌症患者是否轉移,還可供為研發新標靶藥物基準。
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吳國瑞特聘教授今(16)日發表這項癌症研究最新突破,這項研究在9月2日已獲生物醫學界權威期刊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例為特徵論文特別介紹,「自然綜說癌症期刊(Nature Reviews Cancer)」也特別撰寫「特別突出」文章專門介紹此論文,並將於10月發表。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09-15
乳癌一直是台灣婦女的重要殺手,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有1706位婦女死於乳癌,比前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顯示乳癌婦女死亡的人數逐步增加。著名醫學期刊「手術刀(The Lancet)」研究指出,從1980年至2010年期間,乳癌確診個案暴增260%。乳癌防制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表示,目前台灣乳癌確診的病患數的確有增加的趨勢,但是成長比率卻是漸漸地往下降,表示台灣乳癌的預防與篩檢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效。
統計顯示,1980年全球約有64萬個確診乳癌病例;到了2010年,全球的確診乳癌病患達160萬個病例,而去年全球有42萬多的婦女因為乳癌而死亡。美國癌症協會亞曼汀(Ahmedin Jemal)教授指出,有幾種人容易得到乳癌,包括「肥胖的婦女」、「停經婦女」及「產後婦女」,這些婦女應該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張教授指出目前台灣對於乳癌的防制有初步的成效,透過自我篩檢、X光乳房攝影篩檢,有越來越多的婦女在第零期或是第一期就發現到腫瘤,進而進行治療,救回了寶貴的生命。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 2011/09/14 【記者戴聖峰/新竹報導】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 陳俊男 醫師表示,一名40歲健壯中年男性因喉頭異物感及吞嚥困難至醫院求診。該男子從事勞力工作,每天一瓶高粱、一包香煙及幾顆檳榔,這些習慣多年一直不曾間斷。由於他也有一些胃食道逆流的宿疾,加上飲酒習慣,因此對於喉頭異物感也沒有多加注意,直到發現吃飯速度變慢及時常嗆到,才至醫院求診。在耳鼻喉科門診,以軟式鼻咽內視鏡檢查發現,右側聲帶麻痺及唾液滯留,一個小小的肉芽突起於下咽部;電腦斷層顯示左側下咽梨狀窩的腫瘤,隨即安排全身麻醉切片,証實為下咽癌第三期。
類似的情況在我們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常常見到,偶爾會有喉嚨卡卡的、聲音沙啞,或是吃東西嗆到,也大都不以為意。雖然大部份的情況多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食道逆流、更年期賀爾蒙變化,或發音方式不正確所引起,但是具有煙、酒、檳榔習慣,或者經常食用辛辣食物的朋友,一些輕微的症狀卻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