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8/21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對於高齡疑似或確診攝護腺癌患者,醫師常會與病患及家屬溝通,建議觀察即可,而非積極治療。泌尿科醫師臨床上就遇過九十四歲的疑似病患,直接建議家屬連切片病理檢驗都不必做。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8/21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對於高齡疑似或確診攝護腺癌患者,醫師常會與病患及家屬溝通,建議觀察即可,而非積極治療。泌尿科醫師臨床上就遇過九十四歲的疑似病患,直接建議家屬連切片病理檢驗都不必做。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8/21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手術是早期攝護腺癌主要的治療方式。萬芳醫院泌尿科醫師溫玉清指出,手術切除整個攝護腺及儲精囊,稱為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日期:2010/08/17 (李明朝報導)
男性朋友在洗澡時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睪丸,如果發現有硬塊,但是沒有紅腫或疼痛等情況時,小心是早發性睪丸癌。醫師建議及早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期能早日發現,早日治療。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0/08/14 〔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
81歲張姓老翁被夜尿、頻尿所困擾,前往苗栗市大千醫院求診,一檢查竟是罹患攝護腺癌。泌尿科醫師吳亞伸說,攝護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並高居男性10大癌症第5位。建議高齡男性每年定期做攝護腺特異抗原篩檢與肛門指診、超音波檢查。
出處: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作者: Denise Mann
審閱: Laura Martin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0/07/29 文/江百凱
攝護腺癌患者的發生年齡通常超過60歲,以至其引發的死亡率往往不高,甚至有一些研究指出,低惡性度的攝護腺癌症病人,其壽命並未較一般民眾低。不過,即便如此,惡性度較高的攝護腺癌仍會快速轉移,重創病患。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Kathleen Doheny
審閱: Louise Chang
資料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0/07/28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8日電)
2年前接受過攝護腺肥大手術的李先生,原以為自己攝護腺已經割掉,沒想到卻還罹患攝護腺癌,醫師今天表示,動過攝護腺肥大手術患者,每年還是要接受定期檢查。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7/10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男性乳癌臨床雖然少見,但也約佔乳癌總數的百分之一。高雄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中、西醫師吳景崇表示,曾收治兩位接受過完整現代腫瘤治療的男性乳癌患者,搭配中醫療法,目前病患仍存活,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7/06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莊豐賓表示,攝護腺癌常見於老年男性患者,好發在65~75歲的族群,患者通常初期症狀不明顯,但當腫瘤漸漸長大壓迫到尿道,就會引起泌尿道阻塞或刺激的症狀。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在早期時便可容易診斷出,可及時接受攝護腺全切除術治療。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日期:2010/07/02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通過全民健保,對於美國的健保財政赤字,有許多醫界人士提出解決方法,第一個就是把乳癌篩檢提高到50歲,第二就是減少男性攝護腺篩檢,可以減少健保支出,此舉被質疑會錯失早期癌症發現良機。
資料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0/06/25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5日電)
1名17歲高中生左側睪丸疼痛腫大,本以為是單純睪丸發炎,結果是亞洲人少見的睪丸癌,所幸治療得宜,保住性命和生機。醫師藉此病例提醒年輕男性發現睪丸腫塊,儘早就診。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6/11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攝護腺癌手術切除治療,可能在術後引起勃起功能障礙,可配合復健計畫,幫助改善。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莊豐賓昨(10)日表示,門診中一名50歲的中年男子,因為攝護腺癌,進一步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及骨盆腔淋巴結切除術。但術後卻發現出現勃起功能的障礙,就醫配合計畫性規律地復健,三個月後,終於有效改善與另一半的房事生活。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0/05/01 〔編譯俞智敏/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政府四月二十九日批准一種首度使用人體免疫系統來對抗疾病的攝護腺癌治療藥物,為癌症患者提供了除化療以外的另一項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0/04/12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12日電)
奇美醫學中心引進電腦刀治療攝護腺癌近 2年,今天發表20多名病患的術後追蹤成果。初步發現治療結果良好,副作用也較傳統放射治療來得少,將再進行中、長期追蹤。
資料來源:法新社 日期:2010/04/01 13:35 (譯者:中央社李致嫻)(法新社華盛頓31日電)
新研究指出,一種男性通常用來縮小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已發現同樣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發展的風險。
攝護腺癌過去兩年名列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名,患者年紀普遍偏高,除了開刀、放射線等治療方式外,國內醫界採用低侵入性的「超低溫冷凍方式」,以低於零下40度殺死癌細胞,術後不僅復原速度快,同時減低復發率,成為患者治療的新選擇。
統計國內攝護腺癌有近半數診斷時,已經是第三期,或是治療後容易再發的高危險群。過去未轉移攝護腺癌,以前列腺切除術與放射線治療為主,由於國內攝護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不少病患會擔心年紀大,體力不堪負荷,或害怕動刀、放射治療出現迸發症。
一名30多歲的男性,體檢發現攝護腺癌指標PSA值超標,表示罹癌風險比別人高。這位男性年紀輕輕還沒有結婚,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每天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罹癌,乖乖固定回診抽血檢查PSA、並進行切片檢查。台大醫院泌尿部 劉詩彬 醫師發現,有些特別緊張的男性甚至出現PSA焦慮症候群,因過於焦慮影響作息。
攝護腺癌名列過去兩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第五名,每年約新增三千三百多名患者。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 歐宴泉 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屬於年長者常見癌症,攝護腺癌有效篩檢方法包括PSA值抽血和肛門指診,由於沒有廣泛推廣、男性常因工作繁忙而疏忽檢查,近幾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陸續看到40歲左右患者。
歐宴泉醫師表示,院內曾執行一項社區攝護腺PSA篩檢及臨床病患之觀察,發現PSA較高、家族史和指診攝護腺較硬的患者,雖然切片沒有顯示癌細胞的蹤跡,但在攝護腺刮除手術後,卻有2到3成的患者確實罹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