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8/21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對於高齡疑似或確診攝護腺癌患者,醫師常會與病患及家屬溝通,建議觀察即可,而非積極治療。泌尿科醫師臨床上就遇過九十四歲的疑似病患,直接建議家屬連切片病理檢驗都不必做。

萬芳醫院泌尿科醫師溫玉清指出,醫師可能建議較年長或有其它嚴重疾病的患者不需針對攝護腺癌進行積極治療。因為治療導致的副作用可能遠超過其療效;醫師通常會建議「監控」即可,當症狀或不適感出現時再針對不適症狀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資深泌尿科醫師張聖原表示,大部分攝護腺癌生長相對緩慢,患者確診時的年紀如果低於國民平均餘命約十年或以上,且符合手術條件,才會考慮手術。

張聖原醫師指出,假設一名七十歲左右的攝護腺癌患者需要手術,醫師評估其原本健康條件尚可,認為本來就很有機會活過八十歲,就會建議積極治療;如果是八十歲以上的病患,往往就需要更審慎的分析與家屬及患者本身討論,根據個案進行研判。

溫玉清亦表示,部分攝護腺癌其病程進展緩慢且癌細胞分化良好,早期發現時可能被建議追蹤觀察。

他說,攝護腺癌依癌病之局部侵犯及擴散程度分為四期,其治療是依據癌病之侵犯及擴散程度而定。而早期的攝護腺癌,指的是第一期或第二期的階段,此期的腫瘤只局限在攝護腺內,無擴散至攝護腺以外之部位。

溫玉清進一步指出,傳統的攝護腺腫瘤切除術不僅切除整個攝護腺及儲精囊,所以許多較年輕的民眾在發現罹患攝護腺腫瘤時,往往最擔心的就是造成性功能的損害以及相關併發症的後遺。

對於攝護腺癌病因,資深泌尿科醫張聖原表示,雖然目前仍無定論,但和飲食習慣西化等外在因素絕對有關係。同時攝護腺癌和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幾乎相同,因此不可能以症狀來做初步的臆測,通常藉著肛門指診,經直腸超音波和血清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指數三項檢查的結果做初步的判斷。

張聖原表示,近年來攝護腺癌病患者有年輕化以及增加的趨勢;尤其是攝護腺癌的增加非常明顯,已經穩定的列入全國十大癌症之列。泌尿系統癌病患者年齡下降與人數攀升,除了與民眾醫學知識和警覺性增強有關外,定期體檢習慣逐漸形成,平均壽命延長和診斷技術進步等因素外,其真正的發生率也確實增加。

溫玉清提醒,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美國癌症學會建議五十歲以上男性每年應接受例行肛門指診、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如家族中有攝護腺癌病例者,應該提早自四十五歲即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檢查。其中任一項不正常時,都應與病患討論進行經直腸超音波引導切片檢查來確認。不過,切片仍有百分之一至二的偽陰性。

除了攝護腺癌以外,張聖原指出,其他常見泌尿科癌症,移行上皮癌(腎臟、輸尿管、膀胱)及腎細胞癌。而各種癌症的嚴重程度,主要是將癌病的分承不同的等級(惡性輕重)和期別(擴散程度)。泌尿系統癌症也不例外。

醫師指出,移行上皮癌無論在腎臟,輸尿管或膀胱,最常出現的症狀都是無痛性血尿。但是會造成血尿的疾病多達一百多種,而且癌症的診斷和治療近年來都有長足的進步。因此有血尿出現應該盡快就醫但不必過度悲觀。

腎細胞癌則是腎臟實質部分最常見的癌症,醫師表示,其可以造成血尿、疼痛甚至可以從體外摸得到。它比起其他泌尿系統癌症最特殊之處,乃是常用的放射線治療和化學療法對它的療效都很差,故早期之手術切除是最有效之治療方法。近年來因為影像學檢查和體檢的日漸普及,愈來愈多的腎細胞癌在早期就被發現,可以早期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