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2010/08/25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先生20年前因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55歲的他這一年來頭暈得厲害,不時跌倒,走路搖搖晃晃像醉漢一般,需要人攙扶。頭暈讓他不想出門、脾氣壞,更曾發生「暫時性黑矇」眼中風,是大中風前兆。檢驗發現,他的左側頸總動脈已全部阻塞,右側頸總動脈狹窄87%,大腦的血流供應少得可憐,只靠稀薄的血量供應大腦氧氣。

醫師為王先生置放支架後,他頓時神清氣爽。回溯病史發現,醫師指出,曾接受放射治療的病患,是潛在的頸動脈硬化高危險群,應長期追蹤頸動脈血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鼻咽癌好發於華人,國內每年約有1000個新增個案,也是男性的十大癌症之一。鼻咽癌病患接受放射治療,通常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有些曾經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療的病患在多年後出現「遲發性傷害」。

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啟仁解釋,供應腦部血流的四大血管包括,左側總頸動脈、右側總頸動脈,以及兩條椎動脈。過去放射線治療者,因接受照射的範圍較大,可能會照射到總頸動脈血管,當下不會有異狀,卻容易在十年後出現血管病變。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致中指出,安排頸動脈血管攝影,發現王先生的左側總頸動脈已經完全阻塞,右側總頸動脈也阻塞了87%,前三分之二大腦的血流只靠13%的血管供應,腦部血量嚴重乾涸,才讓他反覆頭昏,若是不及時治療,隨時會發生大中風。

一般人以為只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病患才會腦中風,陳致中醫師呼籲,早年放射治療的範圍較大,可能傷及正常血管,導致血管內膜受損,形成瘢塊與狹窄,呼籲曾經進行鼻咽癌放射線治療的病患,必須定期接受頸動脈血管超音波檢查,盡早發現血管病變,即時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