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女性癌症腫瘤相關資訊 (2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11226

衛生署統計,乳癌發生率高居婦女癌症首位;統計發現,其中約四分之一屬於腫瘤HER2基因過度表現,乳癌的惡性度、轉移力高、存活率低且復發時間提早。這類患者直到十年前抗HER2的針劑標靶藥物研發成功,才有了抗癌的有效武器。

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俞志 醫師誠提醒,所有的乳癌患者都應該要知道自己的HER2基因表現狀態,規劃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治療策略,如果是HER2陽性,就可以用標靶治療抗癌。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11222

乳癌是女性殺手,面對特別惡性的HER2陽性乳癌,早期患者在接受手術與化療後,仍需要積極觀察,體內的癌細胞不見得已經完全被殲滅,仍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伺機復發反撲。在治療過程中,加入可預防復發的標靶藥物,是十分重要的防護措施。■術後治療 降低近4成復發

標靶輔助治療預防復發的效果,經過數個臨床實驗證實。其中,一項跨39國的HERA試驗,納入逾5千位HER2陽性乳癌患者,結果證實術後一年針劑標靶輔助治療,能降低近4成復發風險與3成死亡風險。因此,2007年在瑞士St.Gallen舉行的早期乳癌治療討論會議,就確認HER2陽性乳癌的早期患者,應接受至少一年的針劑標靶輔助治療;國內也在去年1月開始,呼應全球乳癌治療專家目前的共識,針對早期HER2陽性乳癌已有淋巴轉移者,也能在術後以健保銜接一年針劑標靶輔助療法。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2-10

國民健康局分析9930歲以上約208.7萬筆子宮頸抹片檢查資料,其中屬於40歲以上且過去10年從未做過抹片婦女有82,529人,佔所有30歲以上抹片人數的4%。10年以上未做抹片婦女,其抹片結果為高度癌前病變與癌症則分別有1,299人與323人,佔所有30歲以上高度癌前病變與癌症12,829人與946人的10%與34%;換言之每100位抹片結果為子宮頸癌個案中,就有34位是屬於40歲以上且超過10年未做抹片者。

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呼籲,上述婦女為了自己與家人幸福,一定要克服各種障礙去接受抹片檢查,邱署長表示,為了體貼這些婦女因為害羞、尷尬、忙碌等原因而沒有去做抹片檢查,因此國民健康局從民國99年起免費提供36歲以上且超過6年未做抹片婦女另一項選擇──人類乳突病毒(HPV)自我採檢服務。今年國民健康局已採購10萬件HPV自我採檢衛材,截至目前完成約4.5萬名HPV檢查,請符合補助婦女逕洽各地衛生局所索取,或至國民健康局網站「人類乳突病毒自採服務活動專區」(http://www.bhp.doh.gov.tw)登錄索取。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作者:Zosia Chustecka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24drs.com】國際乳癌專家組成的團隊發表了末期乳癌,特別是轉移乳癌治療的新指引;這些指引將登載於20121月版的The Breast期刊。

領導這個指引發展小組的是葡萄牙里斯本Champalimaud癌症中心乳癌研究計畫與乳癌小組主任Fatima Cardoso醫師,以及達那-法柏癌症研究中心乳房腫瘤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Eric Winer醫師。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2-08

 台灣罹患乳癌比率漸趨年輕化,三軍總醫院曾有一案例,一名34歲且已懷孕五個月的婦女,突然摸到自己右乳房有異常腫塊,接受醫師檢查發現,罹患乳癌,且由於此婦女的乳癌屬於風險較高的三陰性乳癌,不能等產後再治療,經過醫師團隊的建議,全身麻醉進行乳房部分切除,並進行4次化學治療,最後在足月懷孕下,自然產出健康BABY,而這項研究也獲刊在今年12月的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中。

根據媒體報導表示,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醫師黃貴帥表示,只要懷孕超過十二周,準媽媽可在不影響胎兒健康下同時進行治療,但是對於懷孕不到十二周的準媽媽,因為胎兒還尚處在重要器官的發育期,恐受小紅莓等化療藥物影響,加上胎兒尚小,多半建議重心放在母親的治療上。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1-27

太太三年前無意中摸到乳房有個硬塊,在焦慮與恐慌中,多次往返醫院進行檢查、穿刺取樣、聽取報告,最後才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獲知自己確認罹患乳癌,並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及骨頭,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幸好在主治醫師接手後,確認劉太太的HER2基因為陰性,依此為她設計了個人化的治療方針,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癌思停治療乳癌,穩定了她的病情,也讓劉太太的生活品質有所提升。

台北榮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曾令民表示,為了提供乳癌患者一氣呵成、「沒有縫隙」的完整照護,並減輕患者舟車往返等身心壓力,台北榮總醫院最近特別創立了「乳癌無縫服務網」,不但能讓疑似乳癌患者,當天集中在環境優美且緊鄰的隱私區域,由專人協助安排完成各項檢查,讀取報告,大大縮短等候時間,還特別提供「乳癌專家門診」,每位患者可以獲得充分的問診時間,讓患者有足夠的時間與醫師溝通治療方針。更有專業的乳癌個管師暨病友志工從旁協助,讓初診斷的乳癌患者不再孤獨無助與害怕。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1-26

1970年代Dr. Judah Folkman發現了腫瘤血管新生與腫瘤轉移的現象後,便開啟癌症研究的新領域,醫藥界積極投入研發以抗血管新生為機轉的癌症藥物,在2004年於美國核准上市的癌思停,即為第一個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目前標靶藥物癌思停在台灣已經被核准使用於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與惡性腦瘤,而高居女性癌症死亡第一位的乳癌,針對腫瘤已轉移的病患,也可以在化療時合併使用癌思停治療乳癌。

台北榮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趙大中表示,當腫瘤長至12 mm時,就須要仰賴血管來供應生長所需的養分、氧氣與生長因子,甚至進一步透過血管轉移到其他器官。因此若能阻斷血管新生,就有助於控制腫瘤的生長與轉移。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癌思停能夠精準抓住血液中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有效阻斷它與接受器結合,進而阻斷腫瘤形成新的血管,因為血管新生的機制不限於特定癌別,故癌思停成為目前涵蓋癌別最多的標靶藥物。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20111123

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發展出對付乳癌細胞的新方法:用「煮」的。這種標靶電流療法,是利用電流把乳癌腫瘤加熱到攝氏7090度,號稱在10分鐘內即可殺死癌細胞,適用於初期乳癌患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種療法名為「優先射頻燒灼術」(Preferent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師利用超音波導引一支細小如針的電極棒進入乳房腫瘤,然後透過電極釋放電流,將腫瘤加熱到攝氏90度,癌細胞被殺死後的腫瘤留在體內,成為死亡組織。率領研發這項療法的放射學家萊夫蘭說,這種技術有可能是初期乳癌患者在手術以外的另一種療法。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11122

癌症早已不是絕症,以乳癌來說,由於台灣早期乳癌篩檢率高,乳癌患者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 任姚忠瑾 醫師表示,每種癌症的腫瘤細胞具有不同特性,治療腫瘤時就得對症下藥,才有機會藥到病除。

醫師表示,早期乳癌患者治療除了開刀與放療外,若癌細胞上的荷爾蒙受體為陽性,則癌細胞容易受到雌激素驅動,加速癌細胞的複製與增生,因此須藉由荷爾蒙療法來抑制癌細胞生長,而台灣超過50-60%的乳癌患者屬於此類。此外,若為陰性,雖無法使用荷爾蒙療法,但化學治療的反應與效果佳。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11118

大約三分之二的乳癌發生與雌激素刺激有關,目前治療乳癌的芳香環(酉每)抑制劑就是藉由抑制雌激素分泌,而針對荷爾蒙接受體呈陽性(ER+)的乳癌患者發揮治療作用。然而,幾乎所有晚期乳癌患者會對這類藥物產生阻抗性,即使更換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也很有限,醫界發現標靶藥物Everolimus突破了這個瓶頸,可望為乳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日前在歐洲內科腫瘤大會上,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Jose Baselga發表了乳癌口服標靶藥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抑制劑Everolimus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結合口服mTOR抑制劑Everolimus及芳香環(酉每)抑制劑治療對荷爾蒙治療藥物產生阻抗性的乳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為10.6個月,比起單服用芳香環(酉每)抑制劑治療的4.1個月,延長達6.5個月。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欣傳媒  2011-11-11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為什麼是我得乳癌?是我吃太高脂肪嗎?太愛吃甜食?太愛吃油炸嗎?」由於乳癌被認為和高脂肪飲食有關,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飲食問卷調查」顯示,乳癌病友每3位就有1位怕吃錯會導致疾病復發,不但放棄美食,甚至很多人以為只能吃素。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1-11-10

 今年67歲的陳奶奶,8年前因乳房有不明腫塊而就醫,診斷後發現罹患乳癌,當時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左乳全切手術。術後2年,陳奶奶因為手腳突然無法正常活動而再度求診,沒想到這次乳癌不但復發,還轉移到骨頭,由於陳奶奶是屬於三陰性乳癌患者,因此經醫師評估後,決定以化療搭配乳癌標靶藥物癌思停為陳奶奶進行治療,所幸經過12次的療程之後,因骨頭轉移而不良於行的陳奶奶終於能再次下床走動,重拾多年來晨運習慣的樂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承正醫師表示,所謂三陰性乳癌,即為兩種癌細胞荷爾蒙接受體和第二型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皆呈陰性的乳癌患者,這類病人不僅預後情況不如非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治療上能使用的化療與標靶藥物組合也比較少,向來被認為是乳癌治療中的弱勢族群。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路透社  2011112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家族若有人驗出帶有乳癌基因,不會因此就升高其他女性成員的乳癌罹患風險。

2007年研究報告指出,即使自身未檢出BRCA1BRCA2基因病變,親屬中只要有人遭逢上述兩種基因病變,就會提高女性乳癌風險。而今這項研究結果可能讓高風險家族女性鬆一口氣。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11019

 

一項國際研究指出,男性診斷出乳癌的機率不及女性一%,然一經診斷,通常病情比較接近末期,因此死亡可能性也較大。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20111014

 

為讓乳癌患者切除腫瘤後,不再留下身心雙重傷痕,彰化基督教醫院推出「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不同於傳統的乳癌切除手術會在乳房留下一道長達10公分的大傷口,而是在切除時同時做義乳重建,這項新技術除了將癌細胞徹底切除外,也讓患者對自己的胸部更滿意。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24drs.com 作者:Roxanne Nelson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24drs.com】根據一項大型分析結果,即使是50歲以下女性,乳房X光攝影和胸部觸診依舊是乳癌篩檢重要的工具;此外,這些結果確認了50歲以上女性每年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重要性。

加州舊金山2011年乳癌研討會舉辦之前的簡報中,發表了這些研究結果的重點。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央社  日期: 2011/10/03

邱姓婦人懷孕21週時發現罹患卵巢癌,經醫師建議下進行手術及化療,術後邱婦自然分娩產下男寶寶。

930產下13200公克、身長50公分男寶寶的31歲邱姓婦人,懷孕21週時做首次產檢超音波,發現左邊卵巢有20公分乘以15公分大的腫瘤,且因腫瘤內有實質組織現象而高度懷疑為卵巢癌。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日期: 2011/09/27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天發表婦癌手術新技術,以腹腔鏡合併熱熔刀治療早期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病患出血少、復元快,加上清除更徹底,追蹤術後五年的復發率僅8.8%,較傳統手術13.3%的復發率低許多。

這項新型手術成果,昨天在「2011年亞太婦產科醫學會」發表。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 :路透  日期: 2011/09/26

研究數據今天顯示,結合諾華集團(Novartis)和輝瑞藥廠(Pfizer)的兩種藥物,可治療罹患某種乳癌晚期的停經後婦女,延長患者壽命逾兩倍,且不會使疾病惡化。

研究人員進行臨床試驗發現,結合使用諾華的Afinitor(或稱everolimus)及輝瑞的抑制雌激素藥「諾曼癌素糖衣錠」(Aromasin或較為人知的xemestane),女病患的無惡化存活期(PFS)較只用輝瑞藥物治療者多出7個月。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 2011/09/19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台灣乳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即為乳癌。民國99年的統計資料,更顯示台灣地區女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中佔了14.8人,也就是有1706位女性死於乳房惡性腫瘤。

成大斗六分院於明〈二十〉日上午八時舉行「乳癌防治與病友分享研討會」,由乳 房外科 醫師兼整形外科主 任郭耀隆 醫師教導民眾乳癌篩檢,說明治療乳癌的最新趨勢;再搭配放射科鄭莉莉主任教民眾檢視自我影像報告;現場更有病友現身說法,分享對抗病魔的點滴;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請洽533-212150106515報名。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