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國人對於癌症的營養攝取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以下是民眾很常出現的一個疑惑:吃素是不是比較不會得癌症?不吃肉就不會得癌症?得癌症後是不是應該改吃素?

影響癌症發生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因子外,生活壓力、抽煙、喝酒、情緒、環境、食衣住行都可能影響。其中飲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罹患癌症後需以均衡飲食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不建議完全改採素食,而過於偏執的食用素食,反而會缺乏適當的營養,使營養不均衡,加重癌症惡化。

醫學上很多研究指出,很多癌症病人最後辭世,並不是因為被疾病打倒,而是因為沒有正常進食,營養無法供應身體所需;根據統計,因為「吃不下」病逝的病人,在癌症病人死亡人數中佔了40%,故均衡飲食才是防癌抗癌的守則。

過去,在貧窮的時代,吃得不夠,營養不良,當然會影響體質,造成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因而容易生病。現在,經濟情況良好,倒是吃得太多,而造成營養不平衡,也累垮身體組織,使體質受到影響,引起所謂的文明病,像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等。針對這些情形,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體質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原則上,是保持飲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敗食物,適量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西方有句諺語說:”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說:「你就是你吃下的食物所變成的。」所以,如果飲食中充滿致癌物質,日後罹患癌症的機率當然會增加。

素食最大的好處是會攝取較多蔬果,許多研究顯示:植物性食品含有許多可抑制癌細胞生成的成份。如:豆類、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纖維,可增加糞便容積、促進腸蠕動、縮短腸內容物通過時間,減少致癌物與腸黏膜接觸機會,降低罹患腸癌的危險性。此外,蔬果中含有植物性化合物(phytochemicals),如:類黃酮(flavanoids)、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硫化丙烯(allyl sulfides),能調節分解致癌物,還可增加體內抗氧化能力,避免過量致癌物堆積在體內,因而降低癌病的發生。其他如:抗氧化劑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植酸、多酚(polyphenols),可抑制致物質癌-亞硝酸化合物的形成。有些植物成分如:寡醣類、植物纖維,可促進腸內有益菌,如;雙歧乳酸桿菌(bifidobacteria)的生長作用,可維持腸道菌種的平衡,對大腸健康的維護,相當重要。因此,植物性食品的成份可透過不同的機轉,降低罹患癌病的危險性。

然而吃素的人要注意,素食也可能含有許多添加物。青菜中可能有農藥,很多農藥甚至比給動物施打的抗生素對人體傷害更大。素食的食材常添加硼砂等有漂白及增加Q感作用的添加物,此外,植物性食物的芳香味不如動物性食物,因此常用較多的調味料以增加食用者的食慾,卻反而增加肝臟及腎臟的負擔。

再者,素食者缺少肉類等蛋白質,所以多半以豆類當做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豆類的加工食品也含許有添加物,有些為了要做成像真的肉類,不免會經過油炸的動作,如果店家為了賣相好又添加了防腐劑、漂白水,這些添加物都是有害身體的。而且食品添加物是另外一個使食物的品質發生改變的因素。因為食品添加物中有很多都是致癌物質,故如果常吃加工的食物,通常也會同時吃進許多致癌物質。

雖然植物性食品含有許多"抑癌"的成份,但均衡營養是維持健康的基石,要如何選擇健康的素食食品呢?。一般而言,植物性食品維生素B12、維生素D含量較少,蛋白質、鈣、鐵、鋅等的利用率較差,所以吃素的人飲食更應多元化,並廣泛地選用各類未經精製的食品,如:五榖根莖類、十榖米、豆腐、豆乾以維持營養的均衡。純素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B12D,且應多吃深綠色蔬菜,如空心菜、青江菜、綠花椰菜以提高鈣、鐵的吸收。除此之外還要攝取適量水果及油脂,油脂的來源對人體相當重要,橄欖油和芝麻油對素食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一般人到底要不要吃肉呢?其實,肉類並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現在的研究發現過度肥胖和部份腫瘤的發生有關,因此勿像西方人進食太多量的脂肪及肉類,應是有益健康及預防部份癌症。如果真的要吃素的話,會建議女性選擇蛋奶素為佳,以避免貧血或營養不足。況且癌症的造成應該不光是吃這個因素導致的,不必因為防癌而完全素食。甚至在得了癌症後,適量攝取動物性食品反而有助於體力的提升,以便接受正統治療。若是只採用素食,以致無法得到足夠能量支撐體能對抗癌症,才是得不償失。

故想要真正遠離癌症,飲食均衡加上適度運動及規律作息,才是防癌、抗癌不變的金三角定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