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0/06/22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飲食不正常、壓力大,使大腸直腸癌盛行率年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卻有不少病患病急亂投醫,白花錢又延誤病情。年僅29歲的腸癌病患陳鈞怡昨現身說法,呼籲病友冷靜面對癌症、採行正規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公布一項調查,在該會服務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有25曾對於治療方式缺乏信心,有25的腸癌病友曾採用非正規療法,病急亂投醫,例如採用民間草藥、斷食療法等,更有3成的病友也因此減少了社交活動,自我封閉、與外界隔離。

陳鈞怡昨出面呼籲民眾,掌握正確知識、積極抗癌。她說,自己早在大學時就容易便秘,23天排一次便,卻經常以腹瀉收場,但她一直不以為意,沒想到26歲時竟出現血便,就醫診斷才確認罹患大腸直腸癌第2期,術後兩度復發,多重器官轉移,但仍樂觀積極抗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表示,癌症病友若擅自中斷正規治療而尋求其他方法,可能適得其反使病情加劇!台大外科教授張金堅表示,缺乏信心、病急亂投醫代表了病友缺乏正確知識。陳鈞怡說,自己在癌症復發後,也曾求助於某位抗癌成功的醫師,花了高達1000塊掛號費,卻只看到對方拚命推銷電解水、各類營養食品,且費用高得嚇人,讓她決定接受正規治療。

陳鈞怡歷經兩次復發轉移,切除卵巢、子宮,後來又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讓她痛哭失聲。在父母與男友的支持下,她選擇勇敢面對,經過持續治療後腫瘤獲得控制。

不過抗癌過程艱辛並非外人所能體會。陳鈞怡表示,她目前需採標靶藥物與化療合併治療,每次做完化療就得連吐3天;至今光標靶藥物就花了60萬,全靠開設水電行的父母張羅,甚至也積欠了一些債務。

賴基銘表示,台灣每不到5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應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果;有家族病史者40歲起,每三年應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