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0/12/04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傳統藥物治療或進行癌症化療,往往在殺死癌細胞時,也一併殺死健康細胞,副作用不少,且費用昂貴,陽明大學研發全球首創的「超音波藥物傳輸監測裝置」,則可以更精準地將藥物集中在病灶,提高治療效果,藥物用量減少三分之一,醫療費用可望降低數十倍。

可望降低數十倍醫療費用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助理教授楊逢羿昨天發表「超音波藥物傳輸監測裝置」的研發成果,此成果也已刊登在放射科學領域第一名的《國際核子醫學期刊》,及《藥物釋放期刊》、《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超音波期刊》。

楊逢羿及其研究團隊使用的「超音波藥物傳輸監測裝置」,首先把藥物、超音波顯影劑透過靜脈注射至體內,藥物會附著在超音波顯影劑的微氣泡上,在血液中流動,流經病灶區域時,採取局部的超音波將微氣泡震破,讓血管壁的間隙擴大,藥物從血液流到病灶組織的濃度及流量增加,提高治療效果,藥物用量可減少三分之一。

有助提高癌症治療效果

在此同時,這項技術可同時計算血流速度峰值變化、血流搏動指數變化,掌握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楊逢羿估算,藥物用量減少,醫藥費、化療產生的噁心及嘔吐自然會減少,同時免去昂貴的標靶藥物,有機會降低數十倍的醫療費用。

楊逢羿指出,這項研發正在申請美國、台灣的專利,希望未來能夠技術轉移給超音波製造廠商,運用在癌症以及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腦部疾病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