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台中榮總醫訊http://www.vghtc.gov.tw/portal/periodical/med136/p16-17.pdf

台中榮總精神部 洪嘉均 醫師

 

近年因癌症治療之診斷工具、治療藥物及技術的進步,加上政府宣導各項癌症防治工作,使得癌症患者能被及早診斷、及早進入治療,也因此癌症從原本急性惡化之疾病,逐漸轉為須長期追蹤治療之慢性病。隨著患者預期壽命增加,如何提升患者及家屬之生活品質也越顯重要。

在癌症病患之照護過程中,有許多需要精神醫療及心理腫瘤學介入之議題。根據大規模研究指出,在不同階段之癌症病患中,有約半數個案符合精神科診斷,其中三分之二為適應障礙患者合併憂鬱情緒,約十分之一為重鬱症患者,約百分之七為嚴重焦慮症患者。在全人照護的大方向下,無論哪個階段的癌症患者,都需要身心靈之全面照護。

癌症的診斷對任何患者或家屬而言,無疑會對原本的生活帶來相當大的衝擊。但一直以來,因為癌症常直接與死亡畫上等號,對癌症醫療的發展重點大部分皆著重在提高存活率及癌症治癒率等,精神心理層面的問題較少被注意提及。再者於我們傳統文化觀念中,死亡常是禁忌的話題,即使常見生老病死之醫療人員,也不一定能坦然面對和討論。特別是東西方文化之差異,在我們的社會氛圍裡,常不慣於表達個人心裡的情緒感受。因此不難想像為什麼在對各項治療技術日益發達的現代,對癌症患者精神心理層面之評估及介入仍未廣泛納入腫瘤治療團隊中。

因癌症治療階段繁雜,除疾病本身外常合併許多其他併發症,臨床治療通常集中火力於癌症本身之治療進展追蹤,心理層面之精神評估經常略之在側;甚或患者及家屬本身都易忽略患者之心理精神狀況。事實上心理精神狀況常為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甚而預後之因素,而面臨龐大疾病壓力的患者及家屬,也時常會出現適應障礙或情緒不穩定等精神症狀。除一般心理支持陪伴外,精神疾病之診斷及適時介入治療實屬重要。

一直到近二十年來,對癌症患者心理社會層面的探討才漸被重視,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投入在此領域。癌症患者的心理適應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社會相關因子(大眾面對癌症的態度、對癌症治療及預後的了解)、患者個人相關因子(因應壓力的能力、情緒管理的成熟度、目前所處之人生階段、家庭社會支持度)和疾病相關因子(癌症之種類、期別、症狀、預後、治療計畫、醫護團隊之穩定處理能力)等。事實上少有其他疾病像癌症令人聞之色變,因其病因未明、疾病症狀痛苦、治療耗財耗時耗力、併發症或副作用明顯、預後不盡理想等,患者及家屬所承受之壓力及煎熬實非屬旁人能體會。

在臨床照護工作中,照護者常將癌症病人之情緒低落、失眠等症狀視為合理之情緒反應,多認為不需要特別就醫處理;一方面也未有流暢之轉介精神科機制,精神科在大多數民眾認知中尚未能被廣泛接受,患者也大多排斥主動至精神科就診。為達到全人照護癌症病患之目標,目前精神部擬加入本院癌症整合中心之照護團隊中,期許能主動發現患者及家屬之心理或精神問題,適時給予心理支持,必要時安排心理或藥物治療等,往往能助其更能順利接受癌症漫長辛苦的治療,對患者之生活品質、患者與家屬之溝通調適,甚或癌症病患之疾病癒後,都將有顯著之幫助。

除對癌症患者及家屬之臨床照護外,我們也望能致力於精神腫瘤學的教育訓練,包括對專業人員諮商及溝通技巧之訓練、癌症患者之行為及心理治療、癌症治療相關症狀之處理(疼痛、焦慮、憂鬱、意識混亂等)、癌症患者生活品質之評估工具等,使醫療團隊對癌症患者之照護品質日臻成熟、精益求精。目前國際上對精神腫瘤學之研究發展日益蓬勃,包括精神免疫學、精神內分泌學、新型治療工具之評估發展(例如經顱磁電刺激術)等,未來也擬邀請院內相關單位合作投入研究領域,對癌症之病因、病程進展及癒後等研究盡份心力。

在癌症病患的心身醫學問題中,需結合生物、心理、社會等層面,以整合性醫療團隊介入照護, 包括 醫師、護理人員、心理治療師、社工師等,除對患者有全人全家全程之照顧外,也助於臨床工作者對患者有更全面之評估了解,避免因認知不足或就醫管道不便而忽略患者之身心狀況,並能及早發現患者之心理精神問題、主動提供適當之藥物及心理治療介入。在這癌症儼然已漸成為慢性病的時代,精神腫瘤學的發展,期能改善癌症患者及家屬之生活品質,甚而提升癌症患者之癒後,讓患者及家屬更能得到身、心、靈之全方位之照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maia 的頭像
    miamaia

    miamaia的部落格

    miam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